纸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杯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网--林纸一体化是造纸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二)

发布时间:2021-11-15 09:29:46 阅读: 来源:纸杯厂家

2、中国造纸工业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表3 2003—2020年国内纸浆、木浆及纸浆用木材需求量预测表年 份20032005201020152020纸浆年需求量(万t) 平均范围391041003800⑷40056005200⑹00076007100⑻200105009700⑴1200木浆占纸浆比例(%)2125283135木浆年需求量(万t) 平均范围8201020950⑴10015701450⑴68023602200⑵54036803400⑶900国产木浆占纸浆比例(%)5.510152025国产木浆生产量(万t)平均范围214410380⑷40840780⑼0015201420⑴64026002400⑵800木材需求量(万m3) 平均范围17001600⑴85035003300⑶80064006000⑹9001090010080⑴1800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造纸工业的木浆需求量逐年增大,而且增幅巨大。如果不增加国产木浆的产量,按目前世界木浆净出口量的水平,到2010中国需要进口木浆的数量将占到全球木浆净交易量的60%以上。从目前情势看,世界木浆净出口量不会大幅增加;2000年,全球42.6%的工业木材用于造纸;预测,到2010年这1比例将增加到46.4%;据统计,近几年,全球平均森林面积减少940万公顷,其中,砍伐1460公顷,新种植或更新520万公顷;随着世界原始森林数量的减少,木材产量将会不断降落,木浆贸易市场的出口量在今后几年将难以大幅增长,乃至有可能会降落。那么,中国造纸工业将面临1个可怕的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中国造纸工业要可延续发展,就必须自己创造资源,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走林纸1体化的道路。世界利用木材纤维造纸比例:94.7%,我国利用木材纤维造纸比例:14%(含进口浆,实际生产只有约9%)。3、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国产木浆呈逾越式增长,林纸1体化是发展的一定首先是草类纤维原料的供给总量不能满足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草类原料的制浆特性不能满足对纸的质量和品种的需要。2003年国产木浆仅占纸浆总量的5.5%,木浆比重太低直接导致我国纸、纸板和纸制品的质量低。国内低档产品占50%左右,而国外中高级产品占70%以上;目前国内仅能生产600多种纸种,而国际上能提供的品种达1000多种。1些高级文化用纸、高级包装用纸和纸制品不能不大量依托进口。再次,国内草浆造纸企业存在的企业范围小、建设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低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环保压力日益严重。为此,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现商业部)、中国造纸协会等部门就今后10年造纸业木浆比例最基本的要求进行了计划:2005年、2010年木浆及国产木浆比重分别应到达25%及10%、28%及15%,同时预测2015年、2020年分别到达31%及20%、35%及25%。可见, 2020年前我国木浆的市场增长容量为2580⑶080万吨;纸浆用木材市场增长容量为9200⑴1000万m3,依照年平均蓄积生长量15m3/hm2的乐观估计,需要增加用材基地770⑼20万公顷。也就是说,从2003年至2020年这17年间,国产木浆和市场纸浆用木材供应量平均每年需增长15.8%才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纸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满足这1逾越式供应增长,仅靠现有供应能力和供应模式是不现实的。随着林业分类经营政策的全面启动和落实,纸浆、人造板和大径级等3大用材将主要由采伐用材林来解决。根据测算合计,2005⑵008年,用材林基地可以提供纤维材14950万立方米,2009年后,用材林基地可以提供纤维材15950万立方米处理房屋违建有什么方法。“1015”期间,3大用材领域木材缺口在5000⑼000万立方米之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要求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必须立足增加国内木材产量来满足本身发展的需要。而通过提高修建林的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大力修建速生丰产林,才是终究解决我国纸浆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这1途径不但是国际成熟经验所证明的可行办法,而且我国已具有实行的条件。林纸1体化不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林业和纸业发展的一定要求。建设速丰林工程是林业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一定选择,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解和林农脱贫至富、从根本上调动林农积极性、应对加入WTO以后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根本前程。而速丰林工程的成败又直接取决于耗材潜力最大的制浆造纸业的结构调解,只有真正实现林纸1体化经营,才能使林业产业化和制浆造纸行业的良性发展融于1体国家规定的违章建筑的标准,不但满足国民经济对纸业范围、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而且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信息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