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白居易的红颜知已-【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1 11:06:56 阅读: 来源:纸杯厂家

白居易的一生中有太多红颜,除去难以考证的湘灵,长恨歌中的杨贵妃,身世不明的琵琶女外,至少还有老婆杨氏,小蛮樊素这一对佳人,以及那个老是被拿来说成是被他逼死的关盼盼。再加上经常当他听众的白发婆婆,以及东瀛女粉丝紫式部。这一庞大的红颜团加上白居易长年以来关注女性的视角,的确是他一生中苦的源泉。但毕竟甘从苦中来,白居易心中的滋味,却也不知是酸甜苦辣的哪一种了。 湘灵姑娘: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白居易有一首与他平常风格大相径庭的名作《花非花》,这首颇有李商隐色彩的无题诗一直以来是白居易诗中较为晦涩难懂的一首,虽然可以隐隐约约猜得到和一位女子有关,但这位梦中女子到底是谁就难以猜测了。 在白居易诗中,还有这么两首平常选本都不选的赠给湘灵姑娘的诗,如全唐诗中有《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似乎他还和这位叫湘灵的姑娘还有同床之亲。但白居易居然写“泪眼凌寒冻不流”这样的句子,再加上“冬至夜怀”,可以隐约猜到这一对曾经的爱侣可能已经生离死别。而从白居易的生平来推断,他和湘灵姑娘的恋情应该在他二十九岁长安进士科考试之前,至于是在十六岁时长安拜会顾况的时候认识的还是在自己家乡交往的青梅竹马,就实在不得而知了。 但我们可以就白居易的生平做三点猜想,比如湘灵是长安城青楼的一位名妓,年少青涩的白居易在这位半是姐姐半是情人的佳人面前许下了日后迎娶的轻率诺言。但等到十一年后白居易重回京师之时,湘灵已经老大嫁作商人妇或者更惨一点已经入土为安。古来烟花女子多凄惨命运,白居易也只能扼腕叹息。 也有可能湘灵是白居易家乡的一位小家碧玉。和年少的白居易一起青梅竹马红袖添香夜读书,也有可能有三生之约和床笫之欢。但可能在白居易赴京赶考之际家乡有了场瘟疫一类的传染病,年轻的湘灵红颜薄命,没有看到她的白郎载誉归来,而白居易也深感内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独身一人,似乎有点为湘灵守活寡的味道。至于瘟疫的时间,从两首诗来看:“大约在冬季”。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湘灵是京城里的大家闺秀,白居易前往京城之际与她偶然相遇,久在深闺里的湘灵姑娘发现陌上白家少年足*,便有了眉目传情和夫妻之约。但可惜白居易回乡备考耽误的时间长了一点,湘灵姑娘不得不被迫嫁给了她不爱的人。可能白居易高中进士之时,也是湘灵怀恨自尽之日。也许是湘灵郁郁不得意的生活让她了无生趣,当然更邪恶一点的想法是她和白居易的偷情给夫家发现。唐代虽然男女关系比较随便,但老婆和男人私通却是大罪。步非烟作为家妓和邻居私通便被折磨致死,湘灵姑娘的命运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上的遐想当然都没有根据,白居易也不象元稹留下篇《湘灵传》来以飨后人,可能是心地宽厚的白居易一直深深自责的缘故。但这首《花非花》,如果理解是夜有所梦,而且梦里恰恰是曾经的爱人湘灵。但也说得过去。 杨贵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六岁那年在长安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成名之后,白居易倒也近二十年没有太著名的诗歌面世了。这几年他皓首穷经准备考试,加上和湘灵的悲欢离合,可能让他一直郁郁寡欢,没有提笔的劲头吧。 二十七岁,白居易出战乡试,顺利通过,在全国只选四十名进士的进士科考试中名利第四位(貌似元稹是状元)。后来再参加吏部的“拔萃科”考试,也是榜上有名。这有点像我们今天高考的艺术类考生一样要考两个不同类别的考试。进士考诗赋,拔萃科考判词,白居易考得游刃有余,显然是十年寒窗的苦读之功。自然也可能有湘灵姑娘的红袖添香之功。只可惜今日春风得意之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分享喜悦。 元稹在状元及第后顺利娶到京城大户韦家的小姐。当年和崔莺莺花前月下的誓言不知道已经被他抛到了哪里去了。而白居易可能一直在为湘灵的悲剧而暗自懊悔。以至于在当县尉的那段时间,玉树临风潇洒有型的白居易却常常是孤身一人前往农田看农夫农妇劳作。他的著名作品《观刈麦》就写在这个时候。 县令不高兴,就只好装病。年纪不大的白居易居然就已经有了后来“吏隐”的风范。躺在床上无事可做。又因为身边一直没有可以替代湘灵的女子出现。白居易苦闷得紧。虽然和王质夫、陈鸿两人的郊游多少让他有些舒心。但一个人的孤独依旧,可也就是在和这两个人的交游中,白居易的生平第一杰作即将出现。 笔下女子,正是几十年前大唐的全民偶像,后世腐儒们的红颜祸水代名词杨贵妃。 从初出茅庐到三十有五,这二十年来的情感积淀,将在这首诗中迸发出来。 长恨歌:一篇长恨有风情 写长恨歌的主题之前,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丞相/宰相制度。 相这个职位在战国的时代就已经存在,比如传说中楚王就曾经邀请庄子担任国相,反而被庄子用乌龟的比喻来奚落了一番。而担任魏国国相的惠施也因为担心庄子来抢他的相位而也被庄子好生嘲笑了一把。秦汉年间摒弃了巫史公卿这些古老的名称,设立了丞相这一职务。当时的相权还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制约皇帝的皇权的。如果丞相反对,皇帝的政令就不能顺利实行。可以说这一制度让皇帝很是不爽,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新知网的进程,也可以看做是相权和皇权的斗争,而相权在斗争中逐渐被削减,到明代正式取消,转为大学士这一称呼。当然还是有内阁首辅这样的职位可以看作是宰相的变相称谓。但毕竟经过了一千多年,相权已经被皇权正式压倒了。 在唐朝,一面继承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度,使得摇摇欲坠的相权再次被削减,而由一二十位宰相会议讨论的三省合议制度也因为唐玄宗特别宠信个别宰相,如前期的姚宋,后期的李杨(可惜这对李杨不像一千多年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一样为国争光)而变得有名无实。这种状况极其容易造成官员专权的局面。而一旦官员专权,大的祸乱也为期不远了。 元稹在他著名的《连昌宫词》中借老翁的口说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摘录如下: 姚崇宋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痍。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而唐玄宗犯下的另一项重大过错是把处理朝政的重任交给了亲信宦官高力士。这个高力士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是和李白一直闹别扭进谗言的小人(其实李白远远没有资格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相反高力士处理政事相当干净利落,甚至称得上是办事高手。导致唐玄宗甚至放手给他去工作而自己关起门来和杨贵妃睡大觉。宦官专权的局面就此拉开,而高力士晚年因为和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不和而被遣还回乡,还作了首咏荠菜的诗,也真可以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至于杨贵妃,她一来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肥硕,二来也不是象西施那样对朝政造成明显影响的“红颜祸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固然和杨贵妃有一些关系,但唐玄宗晚年对高力士李林甫的宠信以及个人对边防国事的大意才是唐朝迅速崩溃的祸首。李林甫阻断了天下士子进入朝廷的道路(其中包括杜甫,不管考不考得上帐是记在李林甫这边了)。而杨国忠仗着妹妹(其实只是远房亲戚)的受宠更是一步登天,飞扬跋扈的他和安禄山两个人明争暗斗,终于进一步激化了安禄山造反的决心。而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还在给安禄山写信邀他来共洗温泉,结果人还没来,白刀子红刀子就先来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句一语双关,一来是讽刺了对音乐艺术下的功夫远甚于国家大事的唐玄宗,二来是对硝烟弥漫下艺术的扼杀表达自己的痛惜。白居易是超级音乐发烧友,霓裳羽衣曲的艺术价值他自然清楚,晚年让自己家妓演奏此曲的他自然记得唐玄宗改编创作和杨贵妃的编舞实及亲身实践的功劳。他曾经写过《霓裳羽衣歌》来表达他当年在宫里看这支舞曲的观感: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而在写完观感之后,在全诗末尾,他又写道: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由此可见热爱艺术的白居易因为对音乐艺术的膜拜,对李隆基杨玉环也是赞赏有加。所以在《长恨歌》全诗中,对唐玄宗李隆基的讽刺和指责也只是绵里藏针,没有一点挑剔的眼光还真的很难看出来。而杨玉环死后他写李隆基的那一段则已经是百分百的同情和对他们爱情的赞颂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又不得不涉及上文所提到的湘灵姑娘了。 也许很多读者会不满于苏小三老拿一个虚无缥缈的人来说事。但在写长恨歌之前白居易的的确确有一次感情经历,因为王质夫在怂恿白居易和陈鸿写作时曾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所谓无情者难以写情。如果白居易是个满口子曰诗云的道学先生,王质夫是不会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的。白居易欣然接受,一方面他的才华需要有诗歌来证明,另一方面,空虚的情感世界也需要这样一首缠绵悱恻的诗来调节。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怀疑,身体孱弱,儿女早夭的白居易,可能在夫妻生活上并不是很如意,在男人最需要女人来安慰空虚的身心的二三十岁里他一直形单影只,这对他的身心健康毫无疑问有很大影响。曾经的红颜知己对于他,和杨贵妃对于唐玄宗。无论是在男女的情感契合上还是音乐的同声相求上都是类似的。“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渔阳鼙鼓之后世间再无霓裳羽衣曲。音乐艺术就这样在战火硝烟中消于无形。而生离死别,不仅仅只是李三郎和他的杨玉环。白居易自己也承受着“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痛苦。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应该可以大胆地假设,写到这一步,白居易和他笔下的唐明皇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 接着笔锋一转,现实主义的长恨歌居然转向浪漫主义,出现了道士求仙,出现了仙女太真。这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因为所谓的历史新知网上一直没有出现湘灵这位女子。而如果我们倒过来认为湘灵本来就是仙女下凡。甚至可以再说的荒唐一点,比如白居易是唐玄宗转世,湘灵是太真下凡与他再续前缘之类的。不过小说家言自可付之与一笑。但白居易曾经的感情经历在长恨歌里有所投影则是完全可信的。 长恨歌写完,王质夫、陈鸿两人都激动不已,陈鸿更是为他写传为他宣传。而当长恨歌传到京城之时,白居易的好运就来了,官场上他被封为翰林学士(不是李白的翰林待诏)。情场上一位杨家小姐(和杨贵妃没什么关系)看上了才华横溢的他。他后来又出任左拾遗。(杜甫、元稹都曾担任此职)。从此,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开始了。 他的妻子杨氏,在他的这一段人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杨氏: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白居易的身体羸弱是出了名的。几个孩子的不幸早夭更加深了我这样一个偏见。古时候没有什么疫苗之类的东西给孩子打,所以是否能挺过小时候那段危险时期,完全决定于父母给孩子的那两组基因链。而白居易虽然老来孤独。但在今天的一本文化要览读本上却是写北京附近有个白家村,村里的人都是白居易的后代。这人不禁浮想联翩。难道在和妻子杨氏之外白居易还和其他女子曾经春风一度?这对于后期生活很随意的白居易来说也并非是不可能。那么,给他生下几个孩子的发妻杨氏,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三十七岁那年,白居易出任左拾遗这个光荣而伟大,职重却位轻的职位。当年元稹被宦官撵出京师,杜甫也因开罪皇帝而被外迁。所以在基层磨砺了自己的官场智慧的白居易一不像平常清流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宫廷上触犯龙颜,也不象寻常循吏那样不管上级的决策是否正确就埋头苦干,白居易一面暗地里上奏章,一面观察皇帝的脸色和政治形式,可谓极有政治智慧。 但当时官场,一致不怎么喜欢他,用现在的话说,白居易不懂潜规则。 官场上讲究官官相护,你好我好大家好。白居易这么上奏章,等于暗中打小报告,不受欢迎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不这么干,他又怎么可能连续担任左拾遗三年,其间还干过几件大事,而杜甫当年,仅仅只干了三个月。 老婆杨氏,是一位叫杨汝士的人的妹妹。杨氏的父亲外地做官,家里也算有钱有势,杨氏本人虽比不上杨贵妃婀娜多姿,也算是长得不错,白居易初见之后便一见钟情,杨氏也是心有好感,就这么恋上了的两人大半年后好梦成真,共谐连理。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可以不早朝,但白居易却还是要上班的。他身兼谏官和翰林等几个职务。白天忙着写诏书上奏章,琢磨皇帝脸色观察国计民生。白天忙得昏天黑地回来,晚上还是忙着和老婆生孩子,快四十的人了还没孩子也着实心急。 新婚燕尔,自然把一切烦心事抛到脑后。在每晚例行公事之后,夫妻两个不免要说些闲话,说着说着,白居易渐渐发现,他太小看自己妻子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有了一个很特殊的制度叫门阀。豪门大族如王羲之的琅琊王氏,谢安的陈郡谢氏。都是垄断政治的风云家族。隋唐时期随着皇权的逐渐稳固,豪族除了垄断婚姻以外,政治上的特权已经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而逐渐瓦解。但实际上,家族对于一个人的个体来说还是有无与伦比的影响的,一方面中国人讲忠孝,韩非子就曾经讥讽过孔子让一个因为家有老父而屡当逃兵的人做官的事。但讽刺归讽刺,中国人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实际上很少大义灭亲,因为家族的无形力量实在太过于庞大了。君不见谢大义灭了自己岳父,老婆就冷着一张脸拿着一把刀要杀人么。可见中国那段时期的妇女,虽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自己的心还是属于娘家这个家族的。白居易的老婆也不例外。 而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员有个潜规则,韦小宝总结叫瞒上不瞒下。对皇帝基本上只要忽悠过去就基本可以保住饭碗,而自己人这边固然有同科之谊同乡之情什么的,但要是有个亲家当靠山,当然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源。所以与其得罪自己人还不如欺骗皇帝。只要自己在官场上不孤立,到时候朝廷上怎么都不可能被轻松击倒。 中国古代婚姻,一是要繁衍子孙后代,这是自然功能。二是结两姓之好。也就是在两个家族中结下了关系。以后办事情就可以请出自己亲家来帮忙。这是社会功能。那么是不是有第三种人文功能呢,很抱歉。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式的恋爱戏文里比较多。实际生活上嘛,白居易这一对还勉强算是两情相悦的自然结合型,其他的例子估计就不多了。 而这个杨氏,一方面要求白居易多多升官多多发财,一方面自己也不怎么喜欢读书,估计是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种传统妇女。所以和白居易除了干那事以外,渐渐地两个人便话不投机起来。白居易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一不愿做拉朋结党之事,二不忍贪百姓辛苦之银。所以在杨氏看来,自己那口子是没出息的主。而白居易就算写《赠内》诗劝她。也还是无可奈何。就像鲁迅对鸳鸯蝴蝶派的文人恨得咬牙切齿,还不是牙痒痒地买下来回去给母亲看。白居易也是对自己老婆无可奈何,归根到底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上一句小人是指白居易的孩子,而当时唐代官场,也已经不是太宗时期的贞观气象。唐朝的气数已衰。宪宗皇帝个人是有大干一番的雄心的,但当时藩镇和宦官两股势力他始终顾此失彼。武侠剧《天下第一》中的皇帝帅哥就是在心腹太监曹化纯(可怜的傅彪已经去世了)和铁胆神候两个人之间搞平衡。可惜最终还是制止不了神候的叛乱。宪宗也是一样,军中无大将宦官做主帅。却没想到这个宦官一做就做上瘾。虽然对外打了败仗,对内搞叛乱却是搞的很顺。如此大唐,焉有不灭之理。 当时的白居易,在做什么呢? 新乐府运动:十首秦吟近正声

唐代文学是一个各种流派争奇斗妍的时代,唐玄宗时期唐帝国达到时代高峰,在那个时代往前看,既有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也有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在那个时代的正上方,既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句式好像)在那个时代往后看,则是韩愈、孟郊的险怪诗派,以及我们在本文中要重点介绍的,以张籍、王建为先锋,以白居易、元稹为主力的新乐府诗派。 相传周朝就有诗经的“采诗”制度,而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如曹操就曾经做过几首名篇,如我们熟知的《短歌行》、《蒿里行》等等,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而实际上曹操等人的乐府已经是在古乐府的基础上有所改动,曹操是个有大抱负大野心或者就像《赤壁》里面说的那样是个欲望过多的人。他的乐府一面写政治理想,一面写百姓疾苦。和白居易的创作竟然不谋而合。这让我不禁怀疑博学的宪宗读到新乐府的时候会不会读出一身冷汗,这小子莫非想学曹操? 《长恨歌》象征着白居易的诗歌艺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在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诗风大变,从天上人间梦幻般的浪漫主义一下子变成杜甫式的现实主义。笔下的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形象毫无疑问是掌权者不希望看见的,而十首秦中吟,更是对统治阶级辛辣的讽刺,虽然对他们的统治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就像一只蚊子老是在你脸边时不时地顶上一口,谁都不会舒服的。 就连他老婆,也是在夜里好生相劝,劝不听,就发脾气说你迟早要倒霉。 上谏用的纸张用得飞快,新乐府的传播速度也是飞快,闹得满城风雨,权贵纷纷变脸,皇帝也是一脸晦气,尽管很有雅量的他也仅仅只是发牢骚说白居易不明白他的苦心,但失去了皇帝的支持,失去了老婆的支持之后,白居易已经是孤立无援,随便犯个小错误就会引来大灾难。 杨氏的预言成真,白居易果真倒霉了。 先是宪宗给他换了个职务,不让他干谏官了,换个闲差。再是慈母去世,丁忧的他还没有理清朝廷里的风言风语,自己的女儿也不幸夭折。丁忧结束到太子东宫当差,本来是个司马相如一样的文学侍臣。却硬生生要做清流先锋。不知怎么白居易不像之前那么隐忍而有策略了。因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案他挺身上奏,结果被充当边裁的同僚们举旗示意,白居易进攻越位。 身兼比赛裁判和国家队主帅两职的宪宗皇帝果断亮出红牌,调出国家队,去江州地方队历练。 白居易傻了,不就是次越位嘛,给张黄牌处罚一下也就算了,怎么会给这么严重的出发呢?但宪宗皇帝没傻,白居易攻击性太强,对方全体队员身上都被他踢伤,虽然是合理冲撞但已经让主裁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再这么下去这个裁判的位置迟早要玩完,于是当机立断红牌出场,再顺便把他赶出国家队,随便找个足球环境差的地方去折腾他。 近来奥运会盛况空前,但中国男足却是为中国争金夺银的大好形势摸了把黑。所以这里忍不住也恶搞一下,在国家队一次又一次让人失望之后。我不禁怀疑看国家队还不如看我们自家的浙江绿城。所以白居易被调出和中国国足有一拼的京城宫廷,也未必算是件坏事。 但白居易和他老婆肯定不这么看。白居易不必说了,杨氏是谁啊,大诗人白居易的妻子,官员白居易的内眷,京城名媛沙龙的主角。现在去江洲,一没有了交流的女伴,二没有了以前的名头。一个江州司马的妻子,算得什么?三没有了长安那养人的环境,江州穷山恶水的,还不搞的水土不服么? 于是,两口子的矛盾终于爆发,白居易是宅心仁厚,但对自家母老虎却是无能为力,好言相劝她不听,出手打老婆估计还打不赢,那怎么办?干脆凉拌。谁都不理谁不就好了。 三十五岁时,白居易写出长恨歌,从此名动京城,仕途一帆风顺。而在写长恨歌之前,www.lishixinzhi.com他只是一个小县衙里的寂寞小官吏。没想到十年之后,他又是以一个左迁之官的身份贬谪九江。就这么从人生和仕途的高峰跌落下来,虽然身边有了老婆却还不如十年前没老婆还可以想想湘灵写写杨贵妃,现在的人生,怎一派惨淡了得? 老婆对自己爱理不理,有没有钱去弄一班家妓,去青楼他又没有那么好的身体。那双一直关注女性的眼睛,现在居然没有女人可以观察了。 可令他和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一位女子,主动地关注起我们的白居易来。 请大家记住这个传奇性的名字,浔阳江畔,琵琶女。 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篇文章贴在网上的时候,有网友质疑白居易的女人缘问题。其实白乐天一直以来女人缘都不错,应该说只要他需要,身边总会有女人来陪他唱唱歌喝喝茶什么的。但一来白居易对女性的要求很高,多年以后的他就因为自己家里的那套演唱班子年老色衰演唱水平下降而在十年内换了三次。另一方面,和MM约会是要钱和精力的,就算江州司马俸禄颇丰,落寞的白居易恐怕还是会选择和几个同僚借酒消愁。就算喝酒的时候有营妓助兴,但让正落寞神伤的白居易打起兴致和红粉佳人春风一度,估计也不太可能。 一个人在受到重大打击后,往往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阴影中,走出这个阴影需要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来说往往相差颇大。白居易算是幸运者,因为琵琶女的出现,白居易只沉沦了一年,就在精神的荒漠中重新振奋起来,以一首光照千古的琵琶行迎来了自己艺术生命的另一个高峰。 那么,这个琵琶女何许人也? 白居易有序说得明白:“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一个委身商贾的歌妓,和一个左迁落魄的京官。同是天涯沦落人固然没错,但“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就显得多余。本来就不可能相识的两个人,白居易却偏生要写“何必曾相识”。似乎有隐藏自己和这位歌妓曾经相识的这一内幕。而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莫非是怕自己年老色衰,让昔日相好失望? 再从这个角度推论下去,“家在虾蟆陵下住”也显得不太正常。白居易虽然在京城呆过一段时间,但并非是京城人,琵琶女应该不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地把自己的家庭地址都告诉一个陌生男子。而这样离奇的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其实两人认识,琵琶女再给白居易不能相见的暗示,白居易也心领神会,但在诗里实在留下了太多破绽,为了避免有人象苏小三那样找到“证据”给老婆打小报告。白居易写下一篇序来欲盖弥彰,但相信大家都看得到,这件事的整一个流程,序的叙述和诗的叙述是不一样的。 序里的顺序是:白居易等人听到琵琶声→和琵琶女交流→琵琶女自述身世,但并不详细→白居易等人请其弹曲→琵琶女弹奏以后再叙述自己生平→白居易感动为她写诗。 诗里的顺序是:白居易等人听到琵琶声→白居易等人请琵琶女出来相见→琵琶女没有和他们交流就先弹了一曲,弹完以后再叙述身世→白居易因此感动,也讲了自己的身世。最后琵琶女再弹一曲,白居易等人全部落泪。 显然流程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当证据似乎还有些不充分,毕竟诗歌里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但序里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显然和诗里的情感表达有所不符。应该说诗有相赠之用,应该是当场所写,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但可能写完白居易暗暗觉得有些不妙,所以补充了一篇序,免得自己和这位琵琶女的故事被外人知道,而事实上外人也只能猜到这两人隐约有些关系,至于是什么关系就只能问两位当事人才能明了。

因为外人的确很难想到,这位琵琶女,很可能就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京城名妓湘灵。而当年客游长安的白居易,很可能就是五陵年少中的一员。才子和*的知音,虽不能厮守一生,却可以在两人沦落时重新相见,虽然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但同时又是一个空守闺房,一个老婆断粮。当天晚上是否重现了二十年前的那段往事,我说,其实很可能。 在那次相会之后,两个人的故事也就没有了下文,也许这样正好,白居易可以写诗寄给她,她也可以在寂寥之际有个寄托。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场相会之后,白居易无论是艺术生命还是自然生命都焕然一新,尽管今后没有更优秀的诗歌面试,但白居易已经可以用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昏暗的世界。 从此以后,白乐天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乐天居士,而他和湘灵姑娘的那段往事,可能就成了弟弟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的素材,把那篇小说和这里所叙的故事结合起来看,也许就拼接出了一个可能的真相。 那么李湘灵,这个被历史新知网遮掩的女性,毫无疑问是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浔阳江畔的相见,也会被诗歌计入历史新知网而熠熠生辉。    白氏家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在江州司马以后, 白居易一路担任了四川忠州、浙江杭州、江苏苏州三地刺史。与当年的江州司马这一闲职相比,刺史这个官职却是位高权重。但就像蜘蛛侠里面说的那样,有多大的能力就意味着有多大的责任。白居易在地方上做官,天高皇帝远,正好试试看自己的政治手腕和行政才能,为百姓做点事情。 比如在忠州,他整顿地方行政,奖励生产,放宽刑罚,平均赋税,把当时的豪门地主不纳税的格局改变过来。在杭州他建白堤,利用西湖蓄水功能灌溉良田,在苏州他也很努力地工作,最后身体吃不消才要求离任北上。结果苏州城里黑压压一片人哭着送别这位长官。刘禹锡的诗句“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虽不免夸张,但白居易的政治功绩却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京城里却是乌烟瘴气。 几年前他曾经有在京城里留任的机会,但他最终选择了今日的人间天堂苏杭两州。应该说今天的苏杭能有如此风光,和当年白居易的一些工作是分不开的。不求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京城里的政治环境太过于恶劣了,虽然说能有受宠而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尔虞我诈的官场,搞不好一脚刚要登天,另一脚就踩空,堕下地狱。 白居易曾经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离开,而当他回来时,他发现昔日长安已经无安。 宦官,这个从唐玄宗以后就一直纠结着大唐的政治问题,正在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处理。而党派斗争这一帝国颓唐的征兆也开始愈演愈烈。白居易倒是悠哉游哉地做壁上观。谁不知道白居易当年写诗骂遍大小官吏。又有谁敢去拉拢这个瘟神。 所以么,没人去拉拢他,也就没人去攻击他。官位越做越大,但实权却越来越少。俸禄越来越多,但人生却越来越闲。 他没事可干,于是修订诗集,并妥善保存。他的人生趋于完美,再也没有几十年前那种强烈的情感冲突,艺术的生命渐渐终结。倒不是白郎才尽,写诗对他来说和下围棋一样都是轻松之事。据说白居易围棋下得不错。估计可以和晚些时候的藤原佐为一较高下。 那么那段时间的白居易,人生中最重要的女子又是谁呢? 说起来,应该是他的家妓。 两位杭州姑娘充实了他的生活。樊素的歌喉,小蛮的舞姿,是白老爷子在他为数不多的时光中的最美好的享受。家妓在当时隶属于主人,但主要是作为家庭乐队的存在。千万不要把当时蓄妓的官员看作是老不正经。君不见道学先生韩愈老师,农民代言人李绅先生,都是蓄妓之官。在大唐当时的环境之下,士大夫家里没有几个唱歌的美貌少女,反倒要叫人鄙视了。 在我们今天,法律规定了一夫一妻的制度。而对于古人,依然有从周公手里流传下来的礼仪宗法。一个男人娶一个妻子是被伦理所确定的,如果要再娶那只能算妾,和妻的地位完全不一样。至于家里的歌妓,那比妾的地位更低,主人也不会随意和她们乱来,毕竟有老婆盯着小妾看着,要乱来也很难。 但,正妻会给你脸色看,小妾则是温柔婉转,秀色可餐。歌妓更是青春貌美,不但可以听可以看,宴会的时候请出来炫耀几番,作为主人也是倍儿有面子。 易中天先生总结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所以我一直怀疑如果贾宝玉同时娶了宝姐姐和林妹妹,可能最后是薛宝钗当正妻,林黛玉作小妾。宝姐姐规劝仕途经济,林妹妹陪他吟诗作赋。倒也是各得其所。 所以,白居易“三嫌老丑换蛾眉”只是因为听家妓唱歌听厌烦了,想换一拨人唱唱别的口味而已。就跟我们今天听歌,从录音机到CD到MP3那样改朝换代差不多。樊素和小蛮和他感情也很深厚。裴度曾经想要用宝马换樊素,结果白居易一口回绝,而当白居易年老体衰,想要让樊素和小蛮离开之时,她们也是依依不舍,再三恳请挽留。不要以为是她们无法安身,恰恰是白居易为了让她们找到好人家而让她们尽早离开。白天王的音乐造诣是出了名的,樊素她们耳提面命这么多年,作为入室弟子,身份自是非比寻常,一般的公子王孙,只怕她们还看不上眼呢。 七十岁白居易退休,退休金多得花也花不完,最后捐了一部分出来做慈善事业,虽然不象比尔盖茨那样千金散尽。但也算难能可贵。而在死前留下遗嘱,把写墓志铭的活儿交给后生李商隐,其实是变相送给他一笔不菲的润笔费。李商隐性子倔,如果白送可能面子上不好看,这样一举两得,死去的和活着的,你好我也好。 似乎白居易这样的人生很圆满了,但其实不然,关盼盼和张公子,作为白居易人生的两大污点,似乎跳进长江也很难洗干净了,最后一部分,我们来讲讲这两个人。 关盼盼和张公子:是是非非难言尽,曲曲折折任谁评 如果是在百度百科上搜索白居易,应该会有如下资料显示: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樊素和小蛮的故事上文已经讲过,一来二人不是小妾而是家妓。在古代礼法中,小妾的地位虽然和正妻天差地远,但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不会随随便便就被扫地出门的。至于残花败柳?天晓得白居易那样的身体吃不吃得消。 至于关盼盼,按照江湖夜雨的说法,其实白居易压根就没有写诗给她,她是张的爱妾不假。后来独守寂寞也是真的。但故事实际上是张的堂兄张仲素向白居易讲了自己弟妹的故事以后,做了三首诗,而白居易自己也和了一首,但并不是上面所述那首“黄金不惜买蛾眉”。一来这首诗名字《感张仆射故妓诗》中张仆射并不是张。二来这首诗到底是感慨人生无常还是斥责那位没有殉节的家妓。我个人认为很难说。毕竟白居易一生的视角对广大妇女群众都充满同情,这种道学先生的职务还是让给韩愈老师比较好。 更何况把白居易贬斥为儿童,更是荒谬之语,白居易当时怎么说也老头子一个了,算是盼盼父亲一辈都显得有些大,盼盼要感慨,也断然不会说出这么不敬之言语。 由此可见,百度知道的审核也不严谨啊,如此一来,白居易的声望一下子就到了快要跌停的地步。虽然现在想要“恢复名誉”也估计效果不大了。而另外一件事情,倒真可能是白居易的错。 李国文先生在《李国文说唐》之中,以一篇《谁人得似张公子》来为张祜(hu4)打抱不平,说是年轻的张祜在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去拜访他,在白居易拿他的诗开玩笑(颇象当年顾况取笑白居易)的时候,张祜居然也不客气地取笑白居易的第一杰作长恨歌。这一来白居易心里就不太舒服。加上张祜和杜牧两个人年少才高,做事情有点张扬跋扈。可能白居易有些看不过去想惩罚他们一下,也有可能是张祜的宫词(写后宫帝王嫔妃等的诗词)流传太广,使得白居易很有危机感。总之,当张祜请白居易为主考官推荐他的时候,白居易不但没有推荐他,还和元稹联手剪灭了张祜高中的可能。元稹是泡妞高手,更是难整人高手。曾经因李贺一事弄得连韩愈老师都站出来说话了。这一次更是冠冕堂皇,,把张祜优美的宫词说成是雕虫小巧,壮夫不为。结果就结下了矛盾。后来杜牧也是对这二老没好脸色。在为别人写墓志铭的时候乘机大骂元白诗风纤艳不雅。好像自己是从未泡过青楼写过小曲似的。 人上了年岁,往往就不如以前那样脑子清楚。不管白居易是出于妒忌还是其他原因。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毕竟还是做了。虽然晚生对张祜颇为同情。但转念想来,大唐恰逢牛李党争。李商隐已经被折腾得够呛。张祜这么跋扈的人一进去,可能就会有一个比李商隐更惨痛的下场。那时候还谈什么千首诗轻万户侯。从白居易请李商隐写墓志铭一事来看,他并不是对后辈一点都不照顾的人。 但无论白居易想法如何,张祜却是落魄江湖一生未仕。白居易即便是有心保护,却也不该忽略了张祜的想法。你一颗好心人家拿来当驴肝肺,那又何必呢。如果白居易真的是刻意打击,自然另当别论了。 尾声:做人当如白居易 《鹿鼎记》热播的时候,网上曾经有过讨论做男人是否应当象韦小宝那样的讨论。苏小三虽然对康熙和小宝都有膜拜之情。但仔细想来,这两人的成功,很大基础上都是靠的机遇和运气。象唐朝几个末代君主也有康熙一样的野心,但往往都是功败垂成。至于韦小宝,那实在是运气中的至尊宝了。 做男人,尤其是想要做一个好男人,应当如同白居易。 年轻时候,胸怀兼济天下之义,做惊天动地之事。 中年之后,写光照千古之诗文,走一意孤行之路。 晚年归隐,环绕二八年岁佳人,品味人生之奢华。 什么都有的人生,也自然不该有缺憾。白居易一人拥有了男人全部的理想,从官场清流到实干循吏。从千古诗人到艺术天皇,晚年身边美女如云,自己搞自己的家庭乐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如白云变苍狗。后来人不知各种真义,一个个破口大骂,但若是把他们抛到唐代做上白居易的位置,指不定才是真正的轻薄子弟浪荡公子呢。 白居易的诗歌,其实精华处全在长恨歌到琵琶行这一段之间。新乐府运动虽然成了一个流派,但想要起到干预政治的作用,却无异于痴人说梦,干预政治,估计先被政治干预了。 补充两点: 关于传说中的白居易后人,似乎前段时间一位叫白鹿鸣的女生很红火,个人只是关注他和白居易到底有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如果真有,她又是哪一位女子的后代呢?(欢迎补充) 这篇写完后有个写小说的计划,写随笔可能也要耽搁一段时间,请见谅。 参考资料: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找工作

招聘网

找工作

招聘